一般人對于“老賴”二字的理解就是,欠了錢卻一直拖著不還,還幻想著拖著拖著就不用還了,這種人就被稱為老賴,即故意耍賴,跟欠多少錢沒有關系。還有一些人認為,欠錢欠的少的可能算不上老賴,必須要欠到一定高的金額才稱得上是“老”賴,可是也說不準具體欠多少錢才算是老賴。接下來,我們帶著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一起來簡單分析一下。
一、法律意義上的老賴定義
法律上對于老賴的定義并沒有具體到多少錢,即沒有欠錢數額方面的硬性規定。
法律意義上是從老賴的行為方面進行了定義,即“失信執行人”,指被執行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法律生效文書確定的義務,俗稱為“老賴”。
二、不管欠多少錢都算是老賴
按照法律意義來說,也就是不管欠多少錢,都算是老賴。
老賴不履行還錢義務的,人民法院除了可以強制執行外,還可以將老賴記錄征信系統,或者通過媒體渠道公布相關涉案信息,有不少網友就看到過公布的老賴名單,有人物相片、姓名、***號、未履行金額等等,比如有3000元的未履行金額,就算是老賴了,導致被全國人民觀看,實在是不值得。
三、老賴的形成原因
1、天災人禍,無力償還
有很多人真的不是拒不執行,而是沒有能力執行,盡管法律判決文書生效了,可是在限期內難免會出現一些天災人禍或者無法預料的特殊情況,導致無力償還,只能拖延限期。
2、出借人瘋狂騷擾,暴力催收
這種情況不少見,有很多被暴力催收的人,要么產生輕生念頭,要么專門對著干,越催越不還,所以成為了老賴,可是結果出來,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