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剛進入職場的朋友,可能對于公積金繳存這一塊的信息內容不太了解,不明白何為“繳存基數”,和自己的月工資水平有什么關系嗎?只有搞清了,才能知道自己每月的公積金繳存金額是怎么得出來的。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公積金繳存基數是什么意思。
一、公積金繳存基數是什么意思?
是職工本人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即12個月工資相加后再除以12,算一個平均數,以這個平均數為本年度的公積金繳存基數。
1、繳存基數的上限和下限由當地公積金中心確定,一般最低不得低于當地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不得超過當地月平均工資的3倍。
2、公積金的繳存基數執行年度是當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單位應當根據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在規定期限內調整1次繳存基數,調整后原則上在這一個執行年度內不得變更。
二、公積金繳存的其他說明
1、公積金繳存除了繳存基數的確定以外,還要確定“繳存比例”,繳存比例范圍在5%-12%之間,由單位根據自身經濟效益確定。
2、公積金月繳存額=繳存基數*繳存比例*2,因為公積金是由單位和職工對等繳納的,且繳存比例一旦確定,對單位和職工來說繳存都是一樣的。
3、單位繳存公積金有困難的,可以申請降低公積金繳存比例,或者申請緩繳。
4、公積金繳存的賬戶余額,完全歸職工個人所有。
比如繳存基數3000元,繳存比例8%,每月繳存額=3000*8%*2=480元,單位承擔240元,個人承擔240元,由單位先統一支付,每月發工資時再扣掉個人承擔部分的240元,3000元就只發放2760元,但實際上個人擁有的資產是工資2760+公積金余額480等于3240元,是一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