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P2P能踩雷,***債券能違約,***股票還能退市,即使安全性最高的銀行存款,也有新聞說是假的。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種結構性存款被監管盯上了,它就是假結構性存款,下面本站就來詳細聊聊。
假結構性存款是什么?
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就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分成了兩個賬戶,靠前個賬戶的錢全存銀行,賺取存款利率的利息,這部分和普通存款沒兩樣;第二個賬戶的錢,有一部分本金存銀行,另一部分本金則拿去博取更高預期收益。
大家都知道,高預期收益高風險,所以結構性存款的風險比普通存款高,這種存款也不全是保本的。銀行的客戶都不是傻子,既然不保本那誰還去存,去銀行不就是圖安全省心么。
銀行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現在大部分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型產品,本金風險非常低,但是預期收益又遠高于普通存款,所以它的熱度很高。
真正的結構性存款,它的到期預期收益是不能確定的,銀行只能給一個預期最高預期收益的數據,但的實際情況是,很多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實際預期收益每次都達到了預期預期收益。
按理說這對儲戶是好事,但是假結構性存款相當于銀行借著結構性存款的皮,包裝成保本保息***來攬儲,從銀行來看,這樣做的風險很高。一來銀行攬儲成本升高,銀行經營風險增大,二來這也導致銀行同業之間不正當競爭,會擾亂整個金融系統秩序,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引發***虧損或流動性風險。
上面就是考慮這一點,所以五月份銀保監會發文,要求清查假結構性存款。一旦有銀行的產品被舉報,它的實際利率肯定會降低,所以對這類存款有興趣的***者還是要謹慎考慮。溫馨提示,***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