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理財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關于“剛兌”的話題。那么,剛兌是什么意思呢?
剛兌其實就是剛性兌付的簡稱,兌付是以票據為憑證支付現金,而剛性兌付是指當信托產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如果信托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的情況,信托公司就需要兜底處理。
簡單來說,就是指你投資的某個理財產品到期了,就必須要按照先前約定的本金和利率進行返還。
不過剛兌其實并沒有法律依據,它主要是投資理財行業內一個為了爭取客戶而約定俗成的規定而已。而且尤其在信托行業最為明顯,可以說剛兌就是信托的標簽之一。
而剛兌雖然能給信托行業帶來不少客戶,但同樣也會帶來各種風險,造成融資方融資成本變高、兌付困難時自付或代付等情況,所以信托行業也總是會出現剛兌危機。為此,剛性兌付也開始逐漸被打破,比如2018年就有很多P2P平臺和銀行理財產品開啟了去剛兌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