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建設銀行成立的基本背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靠前個五年計劃,以建設156項重點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在全國陸續展開,為管理好巨額建設資金,建設銀行應運而生。
從1954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間,建設銀行主要承擔了集中**國家基本建設預算撥款和企業自籌資金撥付,監督資金合理使用,對施工企業發放短期貸款,**基本業務結算業務的職責。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建設銀行在承繼原有職能的同時,不斷拓展銀行職能,先后開辦了信貸資金貸款、居民儲蓄存款、外匯業務、信用卡業務,以及政策性房改金融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等多種業務。經過十多年的改革發展,建設銀行各項業務快速發展,信貸資產和負債取得了數以十倍的增長,從單一管***政資金、**基建撥款監督的銀行,發展成為既管財政***,又經營信貸業務,既**固定資產***信貸,又發放配套流動資金貸款,既**國內金融業務,又**國際金融業務,以**中長期信用為主的國家專業銀行。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為適應中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建設銀行先后開辦了現金出納、居民儲蓄、固定資產貸款、工商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國際金融、住房貸款和各種委托代理業務。通過開辦各種面向社會大眾的商業銀行業務,豐富了銀行職能,為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90年代初開始,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基本完成了從單機操作向已開發應用的全行性網絡包括電子資金清算系統、龍卡網絡網絡化交易的過渡。建設銀行系統、會計總帳傳輸系統和電子郵箱系統,還實現了與SWIFT系統的聯網。
1994年是建設銀行重要的轉折發展的一年,按照***對***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的要求,建設銀行將長期承擔代***政職能和政策性貸款職能分別移交財政部和新成立的國家開發銀行,開始按照商業銀行的要求,對經營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改革。
1994年末,建設銀行先后對資金管理體制、信貸管理體制、財務管理體制和會計核算體制進行或正在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總行和一級分行集中調度、統一調度和經營資金的能力增強,財務會計制度進一步向國際準則靠近。同時建設銀行還對客戶經營戰略和區域經營戰略進行重新定位。建設銀行因此取得了更快的發展和更好的經營效益。建設銀行步入了改革發展的新階段。
從1994年起,建設銀行對遍布全國的分支機構和儲蓄網點進行了調整,在撤并部分縣支行的同時,增加了在全國中心城市的網點設置數量,與相應信貸政策的調整相配合,進一步加強了在中心城市的經營力度。
1994年來,建設銀行非利差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承繼傳統業務,繼續代理國家財政資金撥付的同時,作為國家開發銀行的最大代理行,承擔該行資金的撥付和部分管理職能。1994至1998年來代理開發銀行業務量已逾3420億元,占開行業務總量的79.8%。
從1996年3月起,建設銀行啟用現名,并同時導入企業識別系統,幾乎在一夜之間,全行數萬個辦事機構和營業網點都開始使用了新的形象識別標志。這湛藍的行徽、黑色立體的行名,透露出這家改革中的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兼收并蓄,不斷發展的經營風格;表達著一個不變的理念,那就是:根植中華大地,建設現代生活。
1996年,建設銀行全體職工捐款設立愛心基金”,用于在貧困地區建設希望小學”,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和獎勵見義勇為的勇士,以弘揚尊師重教、扶危濟困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通過愛心基金”已使千余名學生得以順利完成了學業。
至1997年已有210個城市行完成了城市綜合網絡系統”的建設,并實現了與全行網絡系統的連接。
2004年9月,建行進行股份制改革,由匯金公司、中國建投、寶鋼集團、國家電網和長江電力共同發起設立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為1942.3025億元。
2004年9月15日,中央匯本站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銀***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和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開會議,決議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將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制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2005年9月,美國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亞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完成了所購中央匯本站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股份的首次交割。交割完成后,美國銀行和亞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建設銀行9.0%和5.1%的股份。
2005年10月,建行成功在香港聯交所市場上市,募集資金725.5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增加為2246.89084億元。成為國有商業銀行中較早創立者上市的銀行。
2005年12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代碼:0939。這是較早創立者實現公開發行上市的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范圍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和國家外匯管理機構批準,并經公司登記機關核準,銀行的經營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長期貸款;**國內外結算;**票據承兌與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債券;買賣***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2007年6月14日,建行董事會會議上審議并通過A股上市計劃。
2007年8月23日,建行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通過公開發行A股及上市的具體方案及相關安排。
2007年9月3日,中國***發行審核委員會公告,定于2007年9月7日召開2007年第118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90億股A股的申請。
2008年6月16日,中國建設銀行正式對外發布了2007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是建設銀行繼2006年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較早創立者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來,第二次向社會各界披露企業社會責任的年度報告,進一步展示了該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2009年共實施公益項目22個,投入總額9,527.99萬元。在應對玉樹地震、南方旱災、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建行組織各項捐款達5,313萬元,其中員工捐款2,939萬元,為災區群眾重建家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9年,中國建設銀行持續關注社會責任工作,并不斷探索新的實踐方式。全年共實施了13個與社會公益相關的項目,投入總金額約7,274萬元人民幣。
2009年建行捐款6,000萬元人民幣,設立了中國建設銀行少數民族大學生成才計劃獎(助)學金”,連續五年在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等16個少數民族相對集中聚居的省、自治區內,資助品學兼優、愛黨愛國、維護民族團結的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同時,繼續實施建設未來——中國建設銀行資助貧困高中生成長計劃”、建行希望小學援建與維護、情系**——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建投獎(助)學金”、中國建設銀行清華講席教授基金”等一系列支持教育事業的計劃,資助范圍覆蓋小學、中學和大學。
截至2010年底,建行資產總額達人民幣108,103.17億元(以下數據除特別注明外,均按照國際會計準則計算,幣種為人民幣),突破1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33%;實現利潤總額1,751.56億元,同比增加364.31億元,增長26.26%;受益于業務發展、內地企業所得稅稅率調整,實現凈利潤1,350.31億元,同比增加281.95億元,增長26.39%;實現經營收入3,234.89億元,同比增長21.07%,其中利息凈收入達2,515.00億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達661.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70%、37.61%;綜合盈利能力繼續保持內地同業領先地位,年化平均資產回報率為1.32%,年化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2.61%,凈利息收益率為3.49%,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0.08、1.74和0.08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2.68%,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0.40%;資產質量穩步提升,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繼續雙降,不良貸款率降至1.14%,較上年末下降0.36個百分點;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減值準備對不良貸款比率為221.14%,比上年末提高45.37個百分點。
截止2011年12月末,境內營業機構總計13,581個,包括總行、一級分行38個、二級分行304個、支行8,835個、4,402個支行以下網點及專業化經營的總行信用卡中心。區域布局集中在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強縣富鎮等地。在1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海外機構,在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約翰內斯堡、東京、首爾、紐約、胡志明市、悉尼設有9家海外分行,在臺北和莫斯科設有2家代表處,在倫敦、香港設有2家子公司,在香港設有1家***銀行業務子公司。擁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托、中德住房儲蓄銀行和建信人壽5家境內子公司。全行正式員工約32.9萬人。
2013年1月9日,中國金幣總公司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2013年2月25日,中國建設銀行與全國工商聯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雙方旨在加強對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2013年10月29日,中國建設銀行(歐洲)有限公司及中國建設銀行盧森堡分行在盧森堡開業。
2013年10月30日下午,據彭博社援引熟悉情況人士報道,中國建設銀行將購買MenezesdeBezerra家族手中所持有的70%的股權,而且將對剩余股權進行要約收購。已接近達成購巴西Bicbanco銀行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