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共享自行車在很多城市普及,隨行的模式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移動.那輛自行車是什么利益?
一是共享自行車租金.這是最直接的,畢竟每輛自行車都有直接向用戶收取的租金,根據各自行車公布的數據,平均每輛自行車一天的使用次數為5次,其收入一般為2.5元到5元之間,假設自行車的成本是3000元,想要回收成本可能需要3年以上.但是,根據獲得的數據,大多數共享自行車企業表示,這些租金基本上只能支付共享自行車的維護成本,所以很難用租金賺錢.
二是共享自行車押金.是的,每輛共享自行車都有押金.摩托車押金299元,OFO自行車押金99元,最近的數據顯示,如果每家自行車企業都有1000多萬活躍用戶,摩托車資金池就有29億元以上,OFO資金池也有9億元.九億元.這些資金用于購買資產管理產品,目前馀額寶的收益約為3.以6%的年收益率為例,摩托車年收入為1.04億美元,自行車生命周期為4~5年,該押金收益約為4~5億美元.這些錢看起來很多,但從支付的成本來看,很難復蓋成本.
那么,這兩種主流方式不能完全復蓋成本,共享自行車怎么賺錢呢?正如摩托車創始人王曉峰所說,摩托車沒有對手,但利潤不知道在哪里
共享自行車到底應該怎樣獲利?
現階段共享自行車的主要利益點是租金和押金,但這些錢幾乎不足以支持共享自行車的利益.賺錢該怎么辦?漢哥認為網絡思維的勝利是羊毛出豬,狗買了.共享自行車作為網絡思維,特別是共享經濟的嘗試,生存的最大要點是如何創造利益模式.
說到這里,漢哥想到了和共享自行車非常相似的產業.這是眾所周知的支付產業,相信每個人都有用銀行卡和掃描代碼支付的習慣吧.但是,支付產業作為金融的基礎工程,支付幾乎賺不到錢,從阿里巴巴的發展初期開始,支付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網絡電氣商務消費的載體,作為成本支出的服務部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