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是指對城鄉低收入者提供一種小規模的可持續的存貸金融服務。主要是針對低收入農民、各種微型的非農經濟體以及小商販等發放短期無擔保的小額貸款。雖然小額信貸發展的初期是作為一種金融模式的擴展,但其目的則是為低收入者和微型企業提供自我發展和實現的機會,使其擺脫貧困的狀態。因此,小額信貸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扶貧手段。小額信貸避免了過去扶貧機制中靠吃***救濟金度日的僵硬模式,充分發揮了農民和微型企業尋求自我發展的積極性,也使這些貧困人員的資金需求得到了滿足。對中國這個金融市場尚不發達的國家而言,如何實現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可以完善金融市場也可以提高當前農村的經濟,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
一、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中的問題
1、資金供給總量不足。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的根本問題是資金問題,特別是要解決農戶的資金需求問題。然而,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始終存在著供求失衡的困境,尤其是近年來農民對資金的需求越發的旺盛。小額信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的資金需求,但是相對于當前農村市場龐大的資金需求總量而言仍顯不足。非正規金融機構如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小額信貸的資金來源沒有保障,缺乏一定的融資渠道。而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大多數流向了城市,提供給農村市場的資金只是一小部分。這也是由于我國的農村小額信貸是以扶貧為目的,而農業貸款的風險較大,因而無法在收益上提高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2、目標人群定位的偏離。國際上發展小額信貸業務主要是面向貧困人群和弱勢群體的,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發放對象是所有農戶而不僅僅是其中的貧困農民,這其中就會導致貧困農民仍舊會難以得到資金。資金往往會流入那些比較富裕或者擁有社會資本的農民手中,這些農民擁有良好的還貸能力和社會信用,更容易受到小額信貸機構的青睞。這樣導致了一些小額信貸機構更多地向農村中的中上層農戶提供資金,使得扶貧目標無法實現。
3、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我國小額信貸的發放條件主要是以信用評級為標準來確定的,風險控制更多的集中在貸款發放前,而對于貸款發放之后,如何幫助農民完成***,實現收益,降低貸款損失的風險則沒有一套健全的機制。在沒有抵押或擔保的情況下就會造成放款機構的損失,導致這些小額貸款機構的放款能力和積極性下降。貸款中后期的風險控制在農村小額信貸當中還不成熟。一些貸款機構、尤其是農信社出現內部人控制的現象,更使得風險控制成為空談。風險控制的缺失是小額貸款機構生存的巨大隱患,可能會導致貸款機構經營能力的下降。
4、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不足。雖然專業化的小額信貸機構能夠彌補我國小額信貸市場的空缺,但是在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小額貸款公司的持續生存能力值得懷疑。在當前我國金融行業受到管制的前提下,不管是貸款利率還是融資渠道都受到了嚴格限制。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水平相對正規金融機構有一定的提高,這雖然提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與正規金融機構的競爭力,提高了農民歸還貸款的風險水平。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的狀況減少了公司的資金來源,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問題成因
1、***對小額信貸的多重要求。小額信貸在我國發展之初,***就是希望借此發展扶貧事業,同時開發農村金融市場,活躍農村經濟。正因為***從社會經濟等多種角度出發推廣小額信貸,才使得我國的小額信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同于他國之處。要實現扶貧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就要求降低貸款利率擴大貸款對象,要實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就要提高利率擴大融資渠道。***要求的自相矛盾也使得小額信貸在發展中受到諸多限制,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的政策往往也會因此出現一些偏向,時而偏向扶貧,時而又轉向可持續發展。
2、農民完成貸款活動的能力不足。農民在申請貸款到歸還貸款這一過程中,都面臨著諸多風險。農民受自身知識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利用貸款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出現的各種風險。這使得小額信貸的風險水平遠遠高于普通的貸款,再加上農民自身的財富有限,使得貸款機構無法在貸款損失之后從農戶手中獲得補償。這無形中加劇了小額信貸機構在運作中所承受的風險和損失,農民貸款的高違約率制約著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農民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僅制約著農村金融事業的發展,更限制了農村社會經濟的提高。
3、小額信貸結構自身經營能力不足。當前,我國小額信貸機構不管是農信社、郵政儲蓄銀行還是小額貸款公司都是處于發展尚不健全的階段。農信社仍在進行改革試點,各地的農信社發展各不相同。農信社自身面臨著不良貸款率偏高、產權制度不明晰、內部人控制”情況嚴重等風險。郵政儲蓄銀行2006年剛剛改組成立,其業務運作尚不成熟,在此之前其更多的只是吸收農村的資金并將所得的資金上交,而不是投入農村市場,這也造成了農村資金的流失。其貸款業務還處于初始階段,貸款制度還不完善。而小額貸款公司最近幾年才進行全國試點,雖然在一些地區取得了成功,但是其中存在的資金融通、貸款利率等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三、解決農村小額信貸問題的思考
1、找準政策定位,完善法律體系。小額信貸最初是作為一種扶貧手段推出的,***在推行之初主要考慮的是政策目標而不是盈利目標。目前,我國小額貸款主要是由農信社承擔著主要部分,執行較低的貸款利率,承擔經濟損失。從國際上小額貸款的成功經驗來看,盈利性是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適當放寬對農村小額信貸利率的限制或者加大對小額貸款機構的政策補貼,保證各小額信貸機構的正常,運營減少其貸款風險,讓小額貸款機構有利可圖才能實現小額信貸機構的持續經營和擴大發展。配套完善關于農村小額信貸的法律法規,對農村小額信貸給予足夠的法律保護和引導。目前,我國尚無完善的小額信貸法律體系,小額信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很多法律界定不明晰的地方,往往會造成現實當中的各種法律***不斷。因此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界定小額信貸機構的法律地位,使其在正確的法律框架之下運行。
2、強化風險控制,完善社會保障。農村小額信貸扶持的是農業,而農業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極大,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也很大,一旦農業生產受災,就會直接影響農民的還貸能力,產生違約風險。因此,要強化風險控制體系,不僅是貸款前的風險控制,還包括貸款中和貸款后的風險控制。貸前要加強對貸款農戶信用評級和經濟狀況的審查,對其***項目給予客觀評價。貸中要強化對貸款農戶的***項目的跟蹤調查,對農戶***中的問題和困難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提高貸款項目的成功率。貸后要對那些違約貸款查明原因,確實無力還款的要做好不良貸款的處理工作。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保證農民在***失敗之后正常的生產生活能夠得以維持,從而提高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3、提高經營管理,加強內部監督。強化內控機制建設,建立和完善業務監管、財務管理、風險預測等各項內控制度。要形成嚴格的業務流程,崗位之間必須相互制約,通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避免操作風險。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加強客戶關系的管理,建立客戶檔案,及時跟蹤采集信息,改善服務質量,以提高客戶保留率,并不斷開拓新的客戶資源。探索完善激勵機制,科學制定小額貸款發放、管理和收回責任目標及考核獎懲措施,充分調動信貸人員的積極性。要將創新放在首位,農村小額信貸作為一項新興的金融服務,只有創新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經營管理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