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動性緊張和通貨膨脹壓力持續高漲的形勢下,中國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狀況普遍加劇。再加上盈利空間的縮小,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堪憂。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原材料價格只漲不跌,勞動力成本上升更快,資金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是導致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主要因素,而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間信息不對稱則加重了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日益困難。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資金問題。而種種跡象表明,資金問題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縱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銀行信貸資金依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首要去處。調查數據顯示,以銀行信貸資金作為首要融資渠道的中小企業占比達到21.9%。而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會發現排在第二位的為自有資金。且企業融資的時候會選擇在幾家銀行之間進行貸款,大部分企業都有在三家以上銀行貸款的經驗。
但盡管銀行貸款占比較重,然而銀行融資門檻低難成功,也是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為此,民間融資正受到中小企業的廣泛關注。有部分中小企業會選***間借貸的方式進行融資。而民間借貸主要用途為擴大生產和維持正常生產資金需要。但民間借貸的利率高,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民間借貸目前也呈***化發展趨勢,利率風險較大。
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因素
目前中小企業對目前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總體滿意度偏低。那么,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因素有哪些呢?靠前個因素,便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與銀行貸款期限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因為中小企業都是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居多,經營中不確定因素大,風險也大,多半不滿足銀行貸款的條件。其次就是中小企業***時間長,多半希望貸款期限也能夠更長些,這樣融資的時候,多半會遭到銀行的拒絕,理由是貸款期限不符合金融機構要求”。
而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貸款利率偏高與企業財務成本之間的矛盾。既然銀行貸款難批下來,那中小企業只能轉向民間借貸,而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又讓中小企業吃不消,這也是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