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紅寶石開采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逾2500年前的斯里蘭卡。自古以來,許多人認為這種色澤濃烈的紅色石頭蘊含著神秘的力量。古代緬甸人認為,當被植入皮膚下時,這種石頭會產生一種神秘的力量,能夠使擁有者免于意外事故和攻擊。在遠古時代,許多人認為紅寶石具有預言力量,佩戴者能夠根據石頭色澤的變化預言他們的未來。古代印度教徒被紅寶石的色彩所迷倒,將它們視為“Ratnaraj”或“寶石之王”。現代的紅寶石(ruby)一詞來源于古拉丁語詞匯“Rubeus”。
今天,緬甸是世界最大的高品質紅寶石供應國。許多人認為,來自抹谷的緬甸紅寶石是全世界最優質的品種。越南、肯尼亞、坦桑尼亞和斯里蘭卡也是這種美麗迷人的寶石的供應國。泰國,憑借在泰柬邊境附近的豐富蘊藏,以前曾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紅寶石供應國,但由于環境法規的規定,紅寶石的開采已大幅下降。
由于紅寶石和藍寶石的基本礦物質都是金剛砂,因此二者關系密切。它們之所以色澤不同,是因為兩種寶石含有不同的微量礦物質。與以品質出眾和價格昂貴而聞名的緬甸紅寶石相比,泰國紅寶石色澤較深暗,但并不十分濃烈。但是,在泰國也可以找到價格適宜、品質極高的紅寶石。非洲紅寶石一般都有大量雜質,但凈度很高的美麗寶石也可以被找到,但價格十分昂貴。
紅寶石可以有多種形狀和大小,為寶石愛好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由于硬度僅次于鉆石,紅寶石是最堅硬的寶石之一,它絕無裂痕,因此也就很少出現斷裂。
極其細微的雜質,有時也稱作“細絲(silk)”是紅寶石的常見特征。但是,加熱會使這些雜質溶解開來。雜質的存在為辨別紅寶石的產地提供了線索,也可以被用來區分天然和人工合成品種。寶石中的雜質還能證明紅寶石未曾經過加熱處理。
只要寶石依然光彩照人,且雜質無法用肉眼察覺,它們就不會影響紅寶石的價值。紅色的濃烈度和均勻度是用于決定紅寶石價格的兩大要素。貴重的紅寶石濃烈度適中、色澤均勻。色彩濃烈的粉紅色紅寶石如果清澈透明、美麗無瑕的話,也可能估價極高。
紅寶石的估價應在不同光源環境下進行。在強光下觀察時,紅寶石可能會呈現出極其濃烈的色彩;但是,在普通照明環境下觀察時,這種寶石則可能顯得不那么濃烈。因此,在確定紅寶石的真實顏色時,光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為評估紅寶石的對稱性,必須將它們正面朝上進行判斷,而它們的整體美觀必須成為考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