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如何看財務報表時,講所有者權益就會聽到“股本”這個詞,它對于我們了解一家企業的情況以及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有一個基礎的參考作用,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具體含義。
股本是是什么意思?
就像我們自己創業一樣,首先需要擁有一定的資本來進行運作,公司也是一樣,它的股本主要是指一家股份制公司在市場上進行上市之前,其公司所持有的股票資金本額,簡單來講,就是公司在上市之前自身擁有的全部本錢。
那么我們常說的總股本就是包括新股發行前的股份和新發行的股份的數量的總和,也就是股本總數,是指公司的股份數量,單位是“股”。而股本總額則是指股本的價值,比如說一家公司的1000萬股本,每一股的價格是1元,那么其股本總額就是1000萬,單位是“元”。一般上市公司股本總額是不能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的,這是滿足上市條件之一。不過沒有上市的股份公司,也是擁有股本的,只是沒有將這些股本以股票的形式公開發行而已。
我們會發現總股本一般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通常來說,流通股在總股本中占比越小,股價就越容易被控制。反之,流通股占比越大,股價波動起伏會相對穩定。我們可以從每股收益、每股現金含量、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流通股本等對股本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