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冶基金旗下加拿大籍的華裔基金經理TIAN HUAN離職,離職前他擔任公司量化投資部總監。至此,不到三個月內天冶基金旗下已有三位總監級別人物離職。今年1月下旬、2月中旬,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研究總監分別離職。
作為一家成立已超18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天治基金的管理規模卻未足60億元。資產規模的縮水令公司面臨生存危機,“拆家式”人事變動也隨之而來。
TIANHUAN因個人原因離職
4月14日,天治量化核心精選混合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TIAN HUAN因個人原因離任天治量化核心精選混合、天治研究驅動混合、天治轉型升級混合。公告顯示,TIAN HUAN將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
據了解,TIAN HUAN是一位加拿大籍的華裔基金經理。Wind數據顯示,這位基金經理自2018年8月份開始管理基金,截至2022年1季度末管理規模為1.38億元。從規模看,他離任前管理的三只產品都有清盤的風險,其中規模最大的天治研究驅動混合規模也不足1億元。
拉長時間來看,作為一位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TIAN HUAN的管理規模一直較小,最大時也不到3億元。
過往從業經歷顯示,TIAN HUAN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卻是一位擁有17年證券從業的老將,曾任職于中銀基金、景順長城基金。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TIAN HUAN曾在中銀基金擔任投資經理、產品研發副總裁職務;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景順長城基金擔任總經理助理、產品部總監、ETF銷售總監職務;2018年6月起加入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從業績來看, 天治量化核心精選混合成立于2019年6月11日,截至2022年4月13日,該基金A、C份額今年來收益率分別為-10.93%、-10.89%,成立來收益率分別為17.50%、20.39%,累計凈值分別為1.2381元、1.2688元。
天治研究驅動混合A成立于2011年12月28日,天治研究驅動混合C成立于2015年11月12日,截至2022年4月13日,該基金A、C份額今年來收益率分別為-19.67%、-19.91%,成立來收益率分別為142.56%、71.51%,累計凈值分別為2.2400元、1.8660元。
天治轉型升級混合成立于2019年5月21日,截至2022年4月13日,該基金今年來收益率為-25.35%,成立來收益率為35.52%,累計凈值為1.3552。
作為外籍華裔,TIAN HUAN的投資風格和思路似乎更為接近外資的思路,對于核心資產類的白馬藍籌給予更多青睞。
以其代表基金天治量化核心精選持股情況來看,四季度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在白酒、醫藥等消費股,分別是瀘州老窖(行情000568,診股)、山西汾酒(行情600809,診股)、五糧液(行情000858,診股)、東方雨虹(行情002271,診股)、藥明康德(行情603259,診股)(603259.SH)、貴州茅臺(行情600519,診股)、海爾智家(行情600690,診股)、中國中免(行情601888,診股)、凱萊英(行情002821,診股)、石頭科技(行情688169,診股)。
管理的基金連續遭遇大額贖回
今年年初,TIAN HUAN管理的基金開年就遭遇巨額贖回。2月8日,天治基金公告稱旗下天治量化核心精選于2022年2月7日發生基金份額凈贖回申請超過了前一開放日基金總份額10%的情形,即發生了巨額贖回情形,且存在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超過上一開放日基金總份額20%以上的贖回申請的情形。
Wind數據顯示,天治量化核心精選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這只基金由武建剛和TIANHUAN共同管理,該基金A份額成立以來截至2月9日回報為24.88%,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同類排名為721/751。2021年,天治量化核心精選A收益為-11.89%,2022年以來截至2月9日,收益為-6.72%。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天治量化核心精選第二次遭遇巨額贖回。
1月24日,天治基金表示天治量化核心精選發生基金份額凈贖回申請超過了前一開放日基金總份額10%的情形,即發生了巨額贖回情形,且存在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超過上一開放日基金總份額20%以上的贖回申請的情形。
同樣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天治基金對該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30%的贖回申請(合計不低于前一工作日基金總份額的20%)與其他基金份額持有人的贖回申請一并予以接受和確認,對該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其余贖回申請進行延期辦理。
2021年四季報數據顯示,天治量化核心精選的規模為3193萬元。而此番連續遭遇巨額贖回,讓本就迷你的天治量化核心精選規模堪憂,清盤風險也高企。
四季報顯示,該基金存在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況,出現上述情形的時間段為2021年7月26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天治量化核心精選的持有者主要是兩家機構投資者。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兩家機構投資者共持有該基金93.05%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報顯示,去年四季度其中一位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贖回其持有的天治量化核心精選的基金份額。
3個月內3位“總監”離職
值得一提的是,TIAN HUAN離任時擔任天冶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而他也是近三個月內公司離職的第三位“總監”級別人物。
今年1月27日,天治基金基金經理王洋離職,她之前管理的天治穩健雙盈、天治可轉債增強A/C,目前分別由基金經理許家涵和李申管理。
離職前王洋是公司投資副總監兼固定收益部總監。王洋早在2007年便加入天冶基金,曾任交易員、債券研究員、基金經理,至離職前為公司效力超過14年,基金經理任職年限長達8年以上。
2月15日,天治基金旗下天治趨勢精選、天治中國制造2025、天治新消費發布公告,基金經理尹維國由于個人原因離任,這3只基金將由梁莉獨立管理。
尹維國2010年8月至今就職于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助理研究員、行業研究員、研究發展部總監助理,離任前任研究發展部副總監。
尹維國卸任前管理的天治趨勢精選、天治中國制造2025、天治新消費這3只基金同樣“量小績欠佳”。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上述3只基金規模合計僅為2.29億元。
公司成立近19年規模不足60億
事實上,天冶基金并非一家新公司,而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5月份的“老牌公募”。然而,作為一家成立已超18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天治基金的管理規模卻未足百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天治基金管理規模只有56.47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21.7億元增長34.7億元。而比之稍晚成立的景順長城基金,管理規模已達5450.43億元。
2021年成立的天治天享66個月定開債,首募規模為40億元。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該基金管理規模為40.15億元。這只基金為天冶基金的管理規模做出了巨大貢獻。換言
如果剔除該基金,天治基金管理規模僅為16.32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21.78億元縮水5.46億元。
中小基金公司人才壓力大
人事變動頻繁并非天冶基金一家面臨的境遇,而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普遍面臨的窘境。今年以來截至4月15日,已有92位基金經理離職。從基金經理離職涉及的基金公司看,整體仍然以中小公募居多。
滬上一位公募人事總監表示,今年市場劇烈調整,基金經理業績承受較大壓力。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既未享受到過去兩年新基金發行市場帶來的紅利,又難逃份額縮水的困擾,也是基金經理頻繁離職的主要原因。
“對于中小型公募而言,其實有的基金經理業績還不錯,但是公司規模和品牌影響力所限,管理的產品規模長期不見起色,份額在市場下跌時大幅縮水,這些基金經理也難以發揮主動管理能力,在現在的形勢之下,他們會更快做出反應,尋找新的平臺。”上述人事總監說。
深圳一家中型公募市場部總監表示,近幾年,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渠道門檻不斷增高。銷售渠道在推介新基金時更青睞明星基金經理,看重過往業績。這期間,多位公募基金大佬離職創業成立新基金公司,依靠“流量明星”效應迅速做大規模和市場影響力,相比之下,中小基金公司的突破之路就越來越窄。
他進一步表示,近三年來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渠道門檻不斷增高,渠道在推介新基金時更加青睞明星基金經理、優秀的過往業績、清晰的品牌辨識度。另外部分公募基金大佬離職創業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也因“流量明星”效應迅速做大了規模和影響力,但這卻成為很多中小基金公司翻不過去的一道“高墻”。
一位大型券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表示,基金公司開始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這兩年,通過事業部、股權激勵等手段凝聚了一部分核心人才,部分人才甚至從私募流向公募。但是,多數公司基金經理培養機制仍有待完善。該基金評價中心主任說道,具備培養機制和環境的大型基金公司應更加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老人帶新人”,避免青黃不接現象的出現。
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基金公司推行員工持股計劃,明星基金經理升任公司高管已成為基金行業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