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通過辯證唯物的觀點就看待一個上市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如果說投資者能夠對上市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了如指掌,進行一個全面的公司分析,那么將非常的有助于投資者的參
我們需要通過辯證唯物的觀點就看待一個上市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如果說投資者能夠對上市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了如指掌,進行一個全面的公司分析,那么將非常的有助于投資者的參考決策。那么,如何正確理解非經常性損益?
首先,應分析“非經常性損益”產生背景,是由于內因引起,還是外因導致。無風不起浪,能列入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科目,進行會計處理,一定有其列示的原因。但投資者看到的只是產生“非經常性損益”的結果,而不能透過數據看本源。投資者在閱讀年報過程中,應當善于透過“非經常性損益”背后的數據,看其發生的原因。
其次,判斷“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經營的影響程度。從一定程度上講,“非經常性損益”是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的“蓄水池”。上市公司的主業不突出,經營利潤低,而突然產生巨額凈利潤,很大程度上是“非經常性損益”導致。同樣,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突出,經營利潤得到了爆發性的增長,凈利潤卻出現了巨虧,歸根結底是“非經常性損益”造成的。
第三,投資者既要從“非經常性損益”中規避投資風險,又要從“非經常性損益”中尋求投資亮點。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非經常性損益”的科目列示也一樣。如果通過閱讀上市公司近幾年年報,發現一家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年年“挑重擔”、“扛大旗”,即便是每年實現了巨額利潤,也是令投資者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一定擔憂的。同樣,當一家上市公司只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而出現的“非經常性損益”,還是應該引起投資者關注的。因為,“非經常性損益”的發生,一定程度上說明該公司已經著手進行經營風險的釋放,并著力排除非經營性因素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和健康發展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