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養老金領取人群主要分為職工養老、城鎮居民養老和農村居民三種人群,養老保險則按職工和居民劃分為兩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以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其實是一樣的。另外,國家每一年都會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做調整,養老金每年都在上漲,活得越久,就領得越久。
新規出臺了,繳費檔次和繳費金額都做了新的調整:
比如廣東去年分了10檔,你可以在120元~3600元之間選擇繳費額度,今年調整到了180~4800之間。咱們每年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繳費檔次。
合肥的個人繳費檔次從原來的12檔調整為14檔,最低交300,最高交6000。對于特殊困難群體,有保留100元、200元的繳費標準。
內蒙古將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上限由原來的3000元調至7000元。按照內蒙古此前相關文件規定,個人繳費標準為每年100元-3000元13個檔次,調整后變為每年200元-7000元共12個檔次。
而且交的多,***補貼也更多,補的錢都會進入咱們的個人養老賬戶里。
城鄉居民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這次上漲的部分為基礎養老金。
此前,中央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 88 元/月,調整后為每月最少 93 元。而各地居民基礎養老金漲幅存在差異。
比如,在廣東,繳費年限超過15年,每多交一年,退休后的基礎養老金就多發一些。同樣在廣東,如果你交了25年養老保險,多交了10年,每個月能多領30元。
而且對于年齡大的朋友,基礎養老金每個月也能多領幾塊錢。雖然漲幅不大,每個月就只有幾十塊。但對于沒收入的老年人來說,補助還是不小的。
居民養老金上漲后,什么時候開始領?各地之間也有差異,比如深圳是 2020 年 1 月 1 日開始領,而山東是 7 月 1 日。
老有所依是中國傳統思想,養老保險能守護我們老年基本生活尊嚴,避免陷入生活窘境。養老保險是國家福利政策,希望每個人都不要輕易放棄繳納。
十六年來,養老金每年都上漲。那是不是說明以后每年都會漲?
其實,無論國家有無出臺相關政策,職工養老、居民養老也還是會每年上漲。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每月領取的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自己的繳費年限、繳費金額掛鉤,交得越多,領得越多。
基礎養老金則和社會平均工資掛鉤,如果當地平均工資漲了,養老金也會上漲。
舉個例子,2016 年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為 7706 元/月,2017 年上漲為 8467 元/月。
假設王大爺 2016 年每月領 3468 元養老金,社會平均工資上漲后,2017 年則可以領 3810 元。
至于居民養老,一般會由當地的***進行調整,每次政策調整后,每個月能多領幾十塊錢。
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
靠前,養老金
只要養老保險累計交滿15年,退休后就能每月領養老金,交的多領的多。
第二,低保補貼
經濟困難或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申領低保補貼。
補貼標準以當地每年的最低工資標準來計算,比如河北每月能領408元。
第三,高齡津貼
很多地方,只要滿70歲就能領取,而且年齡越大,領的錢越多。
比如深圳,70-79周歲,每人每月發放200元。
第四,失地養老補貼
農村老人土地被征收了,只要參加養老保險,就能領取補貼。
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
靠前,養老金
只要養老保險累計交滿15年,退休后就能每月領養老金,交的多領的多。
第二,低保補貼
經濟困難或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申領低保補貼。
補貼標準以當地每年的最低工資標準來計算,比如河北每月能領408元。
第三,高齡津貼
很多地方,只要滿70歲就能領取,而且年齡越大,領的錢越多。
比如深圳,70-79周歲,每人每月發放200元。
第四,失地養老補貼
農村老人土地被征收了,只要參加養老保險,就能領取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