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上月發生的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一度使兩國關系跌入低谷。在9月底日方釋放中國漁船船長以后,中方措辭依然嚴厲。10月初的亞歐首腦會議也因此籠罩了一層微妙的氣氛;出席會議的中國總理***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會議期間并未舉行正式會晤,卻有走廊上的一次非正式交談。10月11日,中國國防部長***上將與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期間進行了會談;這才是因撞船事件而中斷的中日雙邊高層會談以后的靠前次正式的高層交涉。
如何看待此次撞船事件?它的國際影響有哪些?這一事件反映了輿論對中日關系起著怎樣的作用以及中日外交關系決策機制的哪些特點?《卡內基中國透視》采訪了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歸泳濤、東京大學現代中國政治教授高原明生(Akio Takahara)和美國華盛頓學院社會科學部副教授安德魯•歐若斯(Andrew Oros),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分析。
本質是領土爭議
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表面上是該不該抓人”上的分歧,本質卻是中日在釣魚島上的領土爭端問題。歸泳濤認為,這次事件以后中方之所以態度格外強硬,是因為日本在這一事件上的做法對中國有實質性的利益上的損害。”原來日本就對釣魚島有實際控制。”這次抓人以后,日方按其國內法律去處理,一般意義上來說,是從‘實際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了。”
歸泳濤指出,依照以前對此類***的慣例做法,如2004年兩個中國人登島事件,日方采取直接遣返的做法,并不會進入日本國內的法律程序。
他認為,美國人作為旁觀者想要了解事實很正常,這也是為什么美國學者通常更關注到底誰撞誰”和該不該抓人”的問題;而中國學者更關注后果,即此次事件對釣魚島歸屬上的影響。
中方不愿與日方爭論該不該抓人的細節問題,也是由于雙方理論的前提假設就存在根本上的分歧:日方理論的前提是認為那里是日本領海,而中方則認為那里是中國領海。在不同的前提假設下,日方的邏輯是中國的漁船不僅擅闖日本領海,而且在日本領海里撞了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而中方則認為日本在中國領海抓扣中國漁民漁船,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由此可見,雙方爭論的實質還是領土歸屬問題。
撇開兩國在釣魚島領土歸屬上各自所羅列的理由細節不談,雖然中日雙方各自的官方立場皆是釣魚島為其各自固有領土,主權無可爭辯”或不存在主權爭議問題”,但正因如此,兩國在釣魚島領土歸屬上的爭議也才確實存在。釣魚島問題有著復雜的歷史淵源和國際法細節,爭議的解決更是遙遙無期。
事件影響
媒體一般把日方釋放中國船長渲染為中國外交勝利”、日本外交慘敗”,但歸泳濤與歐若斯都并不盡然同意。歸泳濤評論道,就事論事而言,可能中國取得了勝利。但從整體的大戰略角度來看,恐怕(對中國)是不利的。這件事背后存在著一些不以單個事件為轉移的結構性因素,即中國海軍軍力的擴張與美日關系。”中國方面擔心,中國在這件事中非但沒有取得任何實際性的利益,反而為日本和美國國內一些人提供了加強美日同盟以對付中國的理由。”
安德魯•歐若斯指出,這件事對中國最大的不利是其對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看法的影響。目前我們正處在中國崛起,其他國家都在觀望、嘗試與中國建立何種新型關系的過渡期。”中國在此件事上的強硬態度使許多人重新考慮中國想要在未來世界所承擔的角色。”
公眾輿論與外交
安德魯•歐若斯還指出,這種國際上的中國與世界關系轉型的過渡伴隨著中國國內的社會轉型——其中,言論自由的擴大使國際觀察人士難以區分公眾輿論與***導向下的輿論。針對中國國內出現的一些與***官方立場有出入的言論或文章,尤其在一些敏感問題上,美國和日本政策界人士尚不知如何看待這些輿論的性質。
歸泳濤認為,總的來說,國內輿論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仍然有限。如果要說有哪個領域的影響比較明顯,那當屬對日政策。這也是為什么對日政策是特殊的,因為它涉及到感情因素和歷史問題。
歸泳濤認同輿論對外交在戰術上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促成某些外交政策的借口”或原因”;但一方面,限制***在外交上的騰挪空間。另外,輿論還可能上升問題的高度——把一個外交談判或利益協調上的戰術問題上升到一個敏感的高層政治問題。這一方面的影響也在此次事件中有所體現。
即便如此,高原明生還是認為,中國公眾在此次事件上表現得比2004年和2005年更加克制。我認為在過去五年中,中國人民對日本的了解和印象有了改善。此外,中國***在此次事件上非常小心地控制公眾情緒。一方面,***確保其對日本的態度強硬;另一方面,北京也確保市民抗議不會發展到不可控制的態勢。”同時,高原明生表示,在日本方面,公眾輿論并沒有對***決策產生多少影響。”
中日外交決策機制不同
歸泳濤指出,在這件事情上,中日政治體制決策過程體現了很大的不同”。事情發生以后,這件事在日本一直是被放在技術性問題的位置”,雖然也上報了首相,但一度都停留在地方層面。而在中國,這個問題一下子就到了最高領導人的政治層面。因此雙方的交涉在很長一段時間對不上”。
歸泳濤還評價道,日本以國內法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這點上來看它是占優的,因為它是法治國家,凡事習慣以法律為準。但中國不會從法律上跟它糾纏,中國的政治性很強。在這一點上,美國和中國倒有著一些類似。”
相安無事只能靠默契?
雖然在釣魚島海域附近的船只數量正在逐漸減少,但每天一兩百只船還是有的。歸泳濤說,領土爭端問題在近期沒有能夠得以解決的跡象,而類似此次事件的擦槍走火”在這樣繁忙的海域似乎不可避免。
高原明生總結道,中日關系既脆弱又頑強。借用安德魯•歐若斯的解釋,脆弱就脆弱在中日關系——這一系有兩國重大利益的關系——時常能夠被私人行為者的個別行動所‘劫持’”;而其頑強的一面又體現在此次事件后雙邊關系的一系列回暖”跡象上。
歸泳濤對局勢并不樂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時值本文刊登之日前幾天,中日都發生了**示威,后又蔓延到中國多個城市??磥泶耸律形锤嬉欢温?。而日本國會決定公開撞船錄像,給下月***訪日蒙上陰影。”
歐若斯和歸泳濤都強調了外交危機管理體制的重要。除此以外,歸泳濤表示,釣魚島海域的狀態實際上是無秩序”,雙方相安無事似乎只能靠默契或不成文的私下協議。
注:本文由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授權發表??▋然鶉H和平基金會成立于1910年,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智庫、知名的外交與國際事務政策研究所,其中文網站卡內基中文網”(www.ceip.org/china)由中國項目主辦,旨在向政策制定者和學者廣泛介紹來自卡內基基金會的著作、雜志、活動及其他信息資源,以增進中美之間國際政治和公共政策領域的學術交流及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