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這個社會,大家對于勞動者權益保障都是比較關注的,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需要從事勞動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我國也制定了相關的違反法律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那么最新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是什么?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廢止了?
沒有廢止,但是跟《勞動合同法》規定不同的條款不再適用,如果是因病或者非因工傷解除合同的處理,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靠前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靠前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靠前條為了規范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準,根據《中華 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第三條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 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 當于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四條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在補足 低于標準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五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 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
第六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 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 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 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 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 百。
第七條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 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 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 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 的經濟補償金。
第九條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 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 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十條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 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第十一條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 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依據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 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第十二條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業按規定比例應提取的 福利費用。
第十三條本辦法自1995年起執行。
首先如果違反了法律規定解除了勞動合同的話,那么根據我國法律所制定的相關事項,將需要給勞動者進行經濟上的補償,這種經濟上的補償金必須一次性發放給勞動者。如果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咨詢一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