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之前找過本站的用戶問了我們小編的一個問題,我相信這也是很多***朋友經常會疑惑的問題:比特幣挖礦原理是什么相關問題,比特幣挖礦本質是相關問題,帶著這一個問題,讓專業的小編告訴您原因。
比特幣挖礦是利用計算機硬件為比特幣網絡做數學計算進行交易確認和提高安全性的過程。
主要特點
1.價格及性能
比特幣挖礦機的價格從一臺兩三百元到20萬元不等。從2011年到2013年,高配置的比特幣"挖礦機"從1萬元漲到了30萬元,但性能也比此前好了不少。據業內人士介紹,以前的老機器100天才能挖到1個比特幣,如今(2013年)的機器,100天就能挖到3.5個。
按照國內組裝團隊公布的礦機資料,一臺售價3000元的最低配置挖礦機,按照比特幣挖礦速度,30多天便可以回本。采礦速度10G/s的機器每天24小時能挖到大約0.03個比特幣,而13G/s的機器按照2013年的全網算力和難度,每天24小時能挖大約0.035個比特幣。
2.產值
按照比特幣產出的運算公式,幾乎每逢4年都會產出減半,最終達到極值2100萬個。而每逢此時,都會大幅升值。這種沒有中央銀行控制的貨幣,與不斷量化寬松的現實貨幣相比,也將會不斷升值。到2013年,比特幣已經產生出了大約1100多萬個。
3.硬件支出
挖礦實際是性能的競爭、裝備的競爭,由非常多張顯卡組成的挖礦機,哪怕只是HD6770這種中低端顯卡,"組團"之后的運算能力還是能夠超越大部分用戶的單張顯卡的。而且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有些挖礦機是更多這樣的顯卡陣列組成的,數十乃至過百的顯卡一起來,顯卡本身也是要錢的,算上硬件價格等各種成本,挖礦存在相當大的支出。
比特幣挖礦的原理是,執行由人制定的、由計算機自動執行的規則。
比特幣的發明者薩拓喜·那卡摩托(SatoshiNakamoto,中本聰)在一開始就規定了這一規則,參與比特幣區塊鏈的人都必須無條件自動遵守。
規則的內容大致是,
將比特幣的流通數據進行打包,整理成固定大小,然后上傳到區塊鏈上進行比特幣全網同步廣播的人,就可以得到由系統獎勵的50個比特幣。
在特定條件下,這些獎勵會減半,時間大約是4年減半一次。
那么怎么完成這個數據的打包整理呢?
要完成這個動作的人必選先擁有必要的工具,即執行比特幣區塊鏈的軟件,還有運行該軟件的機器(一開始是電腦);然后下載保存有所有已獲得全網承認的的比特幣交易數據,這個時候你就成為了“節點”,成為了保護區塊鏈數據的一份子。
節點運行特定的數學公式,得出正確答案后才能獲取打包數據的優先權。獲得優先權的節點,誰先完成打包然后上傳到區塊鏈上,并得到其他節點的接收和認可,那系統將自動把獎勵發放到他手中。
如果打包的交易中有用戶塞給打包節點的比特幣手續費,手續費歸該節點所有。
人們覺得計算數學公式然后完成打包獲得獎勵的過程,就和在大河里撈金沙一樣,要摒棄掉許多錯誤的答案才能找到正確的鑰匙獲取黃金,所以人們把這個過程比喻為挖礦。
所以比特幣挖礦不是真的去挖什么玩意兒,就是用計算機不停的碰撞不停的猜,誰先猜到誰就搶得獎勵,僅此而已。
比特幣挖礦就是通過挖礦節點,然后比特幣挖礦機(電腦)不斷消耗自身的算力,來換取比特幣。在比特幣系統,通過自身的算法可以動態調整全網節點的挖礦難度,保證每過大約10分鐘,就會有一個節點挖礦成功,這時比特幣系統就會獎勵此人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挖比特幣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不過挖比特幣一般會經過這幾個步驟,分別是準備工作、找到礦池、注冊礦池賬號、礦池賬號設置、下載比特幣挖礦器(軟件)、比特幣挖礦機配置;經過以上步驟就可以挖礦了。
本條內容來源于: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只要你仔細閱讀了上述,那么你就已經了解了比特幣挖礦本質是的相關知識,如果屏幕面前的你還有什么對比特幣挖礦原理是什么好的建議和想法,歡迎各位再下面評論區評論出來,我們將及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