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險一金”你聽說過嗎?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五險一金”,并沒有聽說過“三險一金”。那么這個“三險一金”指的是哪“三險”?“一金”指的還是“住房公積金”嗎?以下深藍君就來為大家說一說~
三險一金就是五險一金的前身,五險一金是為了完善補充社會保險制度才新增的兩項險種。
三險一金就是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組合構成的。
和五險一金一樣,三險一金也是具有強制性的,所有單位和企業都必須為職工繳納三險一金。
因為可以節省成本。
少的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只要單位出資繳納,職工個人是不需要繳費的。如果只繳納三險,單位可以少出錢,就能節省用工成本。
如果某企業沒有交工傷保險,該企業的員工發生了工傷,那該企業可以不賠嗎?當然不可以。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所以如果某企業職工發生工傷,即使這個企業沒有繳納工傷保險,該企業還是要負賠償責任的。
需要告訴大家一點,單位不給交工傷保險,是不影響工傷認定的。
按照規定,員工因工受傷,單位應該在30天內為員工申請工傷認定。如果單位不給辦,本人或者直系親屬也可以帶著就診記錄等資料,一年內自己去社保機構申請認定。
申請工傷認定前,記得收集可以證明你和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勞動合同、工資發放記錄等。
其次的話,因工受傷或殘疾,治療期間的費用和工資都要由單位賠。達到傷殘的可以先去做傷殘鑒定,不同傷殘等級,賠付金額不一樣。
如果認定為工傷后,單位不賠償,醫療費用可以由社保局可以先墊付。
大家都知道五險一金主要是指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
而三險是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一金還是住房公積金。
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即五險一金而不是三險一金。
如果用人單位不為職工**社保,或者少繳社保,都是違法的,職工可以向當地的社保局投訴。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它有利于進一步減輕群眾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我們每月收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不用交稅,額度是5000元;而另一部分要交稅。
那么,怎么樣才能少交稅呢?這就要提到“專項附加扣除”,它包含了6項。
交稅之前,申報這6項,可以減少交稅額,成為你最后的減免機會。
操作方法也很簡單,下載“個人所得稅”APP,在首頁-常用業務,點擊“專項附加扣除填報”,就能找到。
①房貸或租房
如果你正在還首套房貸,每月有1000塊的免稅額,最多能免240個月,也就是20年。
當然,如果是租房的朋友,每月可以有800-1500塊的抵扣額。具體多少,不同城市有差異。
比如,在深圳租房,每月可享受1500塊的減稅優惠。
需要注意的是,房貸和租房只能二選一,不能同時抵扣。建議大家哪個扣得多,就選哪個。
②教育
這里說的教育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孩子教育,一種是成人繼續教育。它們的抵扣情況如下:
孩子教育:3歲幼兒園到博士研究生畢業前,每月可以申請1000塊抵扣額。由父母雙方分攤,或者其中一方抵扣都行。
成人繼續教育:比如自考成人本科、在職研究生,每月可以抵扣400塊。參加職業考試獲得證書那一年,可以直接抵扣3600塊。
③贍養老人
如果父母年滿60歲,獨生子女每月能抵扣2000塊;有兄弟姐妹的,可以一起分攤這2000塊的抵扣。
④大病醫療
大病醫療的抵扣額比較高,經醫保報銷后的醫療費用,個人自付累計超過1.5萬部分,可以申請免交個稅,每年最多8萬。
比如,小李去年因車禍住院,醫療費用經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了2萬,那小李就能申報5000塊的抵扣額。
大病醫療的抵扣額可以算上自己的醫藥費,也可以加上配偶、未成年子女的。
當然,這一項希望大家都是0。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的公告》(2018年第60號)
第十九條納稅人可以通過遠程辦稅端、電子或者紙質報表等方式,向扣繳義務人或者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專項附加扣除信息[4]。
第二十條納稅人選擇納稅年度內由扣繳義務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按下列規定**:
(一)納稅人通過遠程辦稅端選擇扣繳義務人并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根據接收的扣除信息**扣除。
(二)納稅人通過填寫電子或者紙質《扣除信息表》直接報送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義務人將相關信息導入或者錄入扣繳端軟件,并在次月**扣繳申報時提交給主管稅務機關。《扣除信息表》應當一式兩份,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簽字(章)后分別留存備查。
第二十一條納稅人選擇年度終了后**匯算清繳申報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既可以通過遠程辦稅端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也可以將電子或者紙質《扣除信息表》(一式兩份)報送給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
報送電子《扣除信息表》的,主管稅務機關受理打印,交由納稅人簽字后,一份由納稅人留存備查,一份由稅務機關留存;報送紙質《扣除信息表》的,納稅人簽字確認、主管稅務機關受理簽章后,一份退還納稅人留存備查,一份由稅務機關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