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非凈利潤,是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利潤。
凈利潤,是指從企業當期的利潤總額中扣除企業所得稅之后的利潤,凈利潤=利潤總額*(1-企業所得稅率)。凈利潤是沒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是正常經營的凈利潤加上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常性損益,可以理解為不是經常有,不能持續獲取的收入。例如:出售公司的固定資產,轉讓公司的股權、處置在建工程、無形資產以及各種***補貼等等。這些收入不一定年年有,可能今年有,后面幾年都沒有,或者是一次性的。
所以,扣非凈利潤真實的反映企業經營盈利狀況,凈利潤無法確切的反映企業經營盈利狀況,看企業的“扣非凈利潤”會比看“凈利潤”更加客觀。
例如,某一企業一年共收入1億,包括***補貼500萬,股權投資1000萬。產品成本4000萬,員工工資1000萬,租金水電以及業務費用報銷共2000萬,增值稅稅率為3%,企業所得稅25%。
那該企業一年凈利潤:(1億-4000萬-1000萬-2000萬-1億*3%)*(1-25%)=2295萬。扣非凈利潤:2295-500-1000=795萬。
所以很多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報中,看上去凈利潤大幅增加,實際上主要業務卻是大幅虧損的,只要看扣非凈利潤與凈利潤是否差別巨大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一般來說,企業的扣非凈利潤越多,生產經營的效益就越好。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觀察一家企業最近3~5年的扣非凈利潤增長率,來判斷企業的成長能力。如果其扣非凈利潤增長率能夠穩定在20%以上,就說明企業發展穩健,成長性優秀,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