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是大部分退休老人主要的經濟來源,養老金的高低會直接地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很多人好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有多少呢?為什么聽說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不僅可以領取養老金還可以領取補發款項呢?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解釋事業單位退休中人補發多少錢?
先說說中人的由來:2014年10月1日我國開始進行養老金制度改革,將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統一,縮小了二者之間因為養老金計算不同導致的差距,為了改革的順利實施,國家制定了一個十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退休手續的人被稱作退休中人,這里就涉及了這部分人的養老金補發。現在已經步入了2024年,是養老保險改革十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退休中人到底會補發多少錢呢?
為什么要補發養老金?補發多少錢?
2014年10月,養老金才正式開始并軌,事退人員和企退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方式得到了統一。針對在過渡期內退休的事退人員,在過渡期內,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實行“保底限高”的“兜底”機制。也就是采用新老辦法相結合的測算方式,如果新辦法測算的金額低于老辦法測算的金額,那么按照老辦法測算的金額發放。如果采用新辦法測算的養老金高于老辦法測算的金額,那么高出的部分按比例返還給退休人員。到2024年9月底以后,企退、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將會變成“單軌制”,兩者的養老金計算方式將會統一、核算方法將沒有區別。
事退人員養老金的具體的補發金額、補發時間以及補發月數因地而異,一般來說,各地區會按照退休人員的退休時間先后順序進行養老金的補發工作。事退人員的職稱職級、工齡、繳費指數、當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退休后可以補發多少錢、補發多少月。所以每個人具體的補發金額還是要以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在2014年—2024年之間退休每年的補發比例也不是一樣的,2014年—2015年的退休中人補發標準是10%,以此類推每遞增一年可以增加10%的補發比例,一直持續到2024年9月底最終的補發比例會達到100%,舉個例子:假設A某在2021年9月**退休手續,需要補發的月數是28個月,如果工齡是35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是10年,當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是7000元,個人繳費指數是100%,按照新辦法計算他的養老金是
基礎養老金=(7000+7000)÷2×35×1%=2450
個人賬戶養老金=7000×8%×12×35÷139=1692
過渡性養老金=7000×10×1.3%=910
按照新方法得出A某的養老金是2450+1692+910=5052元。
假設按照老辦法計算得出他的養老金是4200元,那么新老辦法之間的差額是852元
因為是2021年退休,所以返還的比例是70%,所以每月發放852×70%=596.4元,補發月數是28個月的話,那么補發金額總共達到596.4×28=16699.2元。
由此可以看出補發金額和當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個人繳費情況、工齡等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退休時間更早一點的話,那么補發月數也會更多一些;事退人員本人的基礎工資高、繳費基數高,最后可以補發的錢也更多。
事退中人要注意什么?
1、了解自己的養老金繳費情況
能夠補發多少錢和自己的繳費情況密切相關,所以建議事退人員提前了解清楚自己的養老金繳費情況以及計算方式,對自己能大概返還多少錢有一個預估,如果對自己的養老金有疑問的話可以咨詢當地的社保部門。
2、核對各項信息
在領取補發的養老金時一定要核對好補發金額以及個人信息,避免領取過程中出現差錯。
3、正規渠道領取
領取返還的養老金一定要在正規渠道領取,補發工作往往需要一段時間,針對退休時間早的人員,補發工作可能已經完成,退休時間晚的人員補發工作可能還未開始,所以在咨詢當地社保部門后耐心等待即可,不要輕信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