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編發現,許多信用卡持卡人對自身信用卡安全使用存在知識誤區,小編為您總結如下:
誤區一:銀行卡即使被偷,也無法取出錢
解析:一旦您的銀行卡丟失或被盜,將存在被他人冒用取款、消費或被惡意透支盜取錢財的風險。目前,銀行通常采取了交易密碼驗證、交易短信提示等措施,大大降低了銀行卡被盜用的風險,但持卡人仍要加強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
誤區二:只要保管好銀行卡片和密碼就行了,銀行卡信息不重要
解析:銀行卡卡號、有效期等銀行卡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泄露,您的銀行卡賬戶可能會面臨被盜用的風險。
誤區三:將生日、電話號碼作為密碼,又好記又保密
解析:許多銀行卡欺詐案件中涉案卡的共同特征是:銀行卡密碼設置過于簡單,或者將他人容易得到的信息作為密碼,從而降低了破譯密碼的難度,增加了銀行卡被冒用的風險。
誤區四:個人信息是公開的,無需保護
解析: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地址、電子郵件地址、職業等。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導致身份被冒用的風險,例如,不法分子冒用您的身份盜用賬戶或騙領信用卡,給您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
誤區五:惡意透支不還款不算犯法
解析:惡意透支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是信用卡詐騙罪的一種行為表現方式。我國刑法規定,惡意透支達到法定數額、具有法定情節者,即構成犯罪,最高可判處***。而且,隨著我國個人征信系統的建立,持卡人如果催款不還,會被列入銀行風險信息系統的“黑名單”中,留下不良信用紀錄,影響其今后的個人融資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