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作者:夏子軒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76萬人。西南財經大學2021屆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有超過20%的畢業生選擇銀行作為簽約單位,建行、工行、農行、招行等銀行就業人數居前。
應屆畢業生想擠進銀行,不少銀行里的員工卻想逃離。今年以來,“年輕人逃離銀行”屢次沖上熱搜,工作壓力大,工作朝八晚九,幾乎沒有個人時間,為年輕從業者想要逃離的理由。從各家銀行年報數據來看,2021年,多家銀行人員規模收縮。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的員工同比分別減少5698人、3826人、2762人、581人和478人,合計減少13345人。
在長輩看來,銀行的工作可謂是“鐵飯碗”,認為銀行工作就意味著工作穩定一輩子不愁。在此觀念影響下,不少大學生也將進銀行工作定為求職方向。
銀行業一直被認為是最賺錢的行業。2022年《財富》中國500強顯示,凈利潤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騰訊和中國銀行。銀行吸金能力強,從業者薪酬水平也較高。據Choice統計的上市銀行數據,2022年上半年,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人均月薪分別為2.56萬元和4.28萬元。
圖源:圖蟲創意
不過,從各大財經類院校就業質量報告數據來看,銀行依然是應屆畢業生的首選就業方向。
數據顯示,廣東財經大學2021屆畢業生主要簽約單位依次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廣東省稅務局和浦發銀行。無獨有偶,江西財經大學2021屆畢業生主要簽約單位依次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銀行。此外,對外經貿大學2021屆畢業生主要簽約單位依次是寧波銀行、中信集團、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銀行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網點和人員規模正在減少。以工商銀行為例,截至2021年年末,該行共有員工434089人,較2020年年末減少了5698人,營業網點和自助銀行數量分別為15767個和24145個,較2020年年末減少37個和1022個。
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王朝弟公開表示,商業銀行的實體網點出現收縮,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銀行業市場正在收縮,相反,在當前信息化、網絡化水平高度發展的環境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
銀行在員工流失的同時,也在大規模招聘。從今年秋招情況來看,銀行正擴充招聘人數規模。部分銀行還放寬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要求。比如,中國銀行可招收32周歲及以下的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學歷方面可放寬至專升本或大專學歷;東營銀行招收研究生學歷的可放寬至2020年應屆畢業生;建設銀行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照顧貧困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