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歐洲著名的歷史古城,位于伊比利亞半島中心。地處梅塞塔高原,海拔670米,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馬德里現已發展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有近400萬人口,名勝古跡遍布全城,文化氣息異常濃烈。全市有50個博物館,150個美術館和展覽館。在這里人們可以欣賞到從古代到當代各種風格的藝術,市內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風格迥異的古建筑摩肩并立、相映生輝,樹林,草坪和各種造型別致的噴泉點綴其間,其中雕有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塑像的噴泉和雕有古代小亞細亞人尊崇的自然女神尼貝萊塑像的噴泉最吸引人。宏偉的阿爾卡拉門坐落在阿爾卡拉街頭的獨立廣場上,是馬德里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馬德里全城幾乎都是四五層的磚砌小樓,街道寧靜整潔,到處可見慢跑、曬太陽的人們。馬德里的商業區集中在市政廳廣場附近,從地鐵太陽城站出來,以馬德里的標志“棕熊上樹”為中心,扇形鋪出五六條街區,西邊多是大百貨商場,東邊多是各種專門商店和一小片準紅燈區。最能體現西班牙風情的是街頭巷尾的藝術品商店,它們會提醒游客這是畢加索的故鄉。
太陽門廣場是馬德里的中心,10余條街道由此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延伸。廣場中間的花壇,樹立著一只攀依在莓樹上的棕熊,它是馬德里的城徽。太陽門廣場是一座英雄廣場,1808年5月2日,面對拿破侖侵略軍的入侵,馬德里市民在太陽門前不畏強暴,奮起反抗,拉開了西班牙獨立戰爭的序幕。每年除夕之夜,成千上萬名馬德里市民在這里飲酒跳舞,隨著廣場上古鐘樓的鐘聲,吞下12顆葡萄,祝愿來年萬事如意。
西班牙王宮坐落在馬德里西部,位于東方廣場的東側,始建于1738年,工程歷時26年。它又稱東方宮,其雄偉遠在英國白金漢宮之上,可以和法國的凡爾賽宮相媲美,系現存的世界上最完整、最精美絕倫的宮殿之一。王宮按照18世紀最流行的建筑格式建成,它的外形呈正方形,每邊長約150米,具有典型的法國風格。內部裝潢是地道的的意大利情調,豪華絕倫。宮殿四角突出,內側為正方形長廊庭院,是典型的西班牙傳統建筑風格。因此,人們說這座王宮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三國建筑風格的融合。
星羅棋布的文化遺產西班牙擁有許多王宮、教堂和城堡。其中,有10多個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重點保護的文化遺產。西班牙歷史上作為首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不是馬德里,而是距馬德里西南約70千米的托雷多城。托雷多城三面為加太河谷環繞。遠遠望去,城中老房子屋頂層層疊疊,宛如一座童話之城矗立在廣闊的紅色原野上。公元前,羅馬人在科爾多瓦建立了城市,公元10世紀,科爾多瓦進入鼎盛期,成為伊斯蘭世界中著名的大都市。從1238年摩爾人以格拉納達為中心建立了納利德王朝,直到1492年退回非洲撒哈拉為止的254年間,格拉納達一直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政治文化中心。1986年與托雷多城一起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清真寺是科爾多瓦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分庭院和寺院兩大部分。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85年,后來又幾經擴建、改建,工程持續了幾百年。基督教王國收復科爾多瓦后,大清真寺內修建了一座哥特式的教堂,但大清真仍然基本保留了伊斯蘭建筑的風貌。大清真寺中有多達17排的立柱,柱子上半部用相同的圖案裝飾。
阿爾汗布拉宮是中世紀摩爾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的王宮。“阿爾汗布拉”,阿拉伯語意為“紅堡”。為摩爾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跡中的精華,有“宮殿之城”和“世界奇跡”之稱。它坐落在格拉納達城東的山丘上,地勢險要,四周環以高厚的城垣和數十座城樓。現存最早的摩爾人建筑包括稱為“阿爾汗布拉”的城堡和稱為“上阿爾布拉”的附屬建筑,前者是摩爾君王的宮殿,后者是其官員和寵臣的住地。阿爾汗布拉的自然環境寧靜清新,花園里的玫瑰、橘樹為摩爾人所遺,芬芳馥郁。
從托雷多城的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托雷多大教堂,它至今仍是羅馬教皇派駐西班牙的紅衣主教駐節地。歷經了200年的修建歷史和天主教堂——清真寺——天主教堂的多次轉換。教堂高90米,寬75米,進深113米,規模在世界上堪稱前列。教堂中有歐洲保存最完好的15世紀彩色玻璃花窗,有歷任紅衣主教的畫像。現任紅衣主教的畫像已畫好,但蓋了一塊黑幕,只等主教駕鶴西歸就開光。托雷多大教堂中紅衣主教和高級教士們的議事廳里,每一寸木結構都被雕成各種宗教故事。德高望重的紅衣主教被葬在教堂的地板下,然后從正上方天井垂下一頂紅衣主教的法冠,指示出這里是紅衣主教的墓地所在。
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位于西班牙的西北部。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1078年動工,1128年完工。大教堂最壯觀的部分是紀念碑式的正墻,1750年,墻的兩側各建了一座巴洛克式塔。1188年,教堂的門廊上建成三扇大門。門上描繪了基督展示傷口的情景,還描繪了12圣徒、天使和《圣經》上的其他人物。圣雅各像安放在半圓拱形的中央柱上。大教堂里有一個從圓頂用鎖鏈吊下來的巨大香爐。圣雅各的遺骸被安放在大教堂主祭壇下的地下祭安里。
塞哥維亞位于馬德里以北約70千米處。塞哥維亞城海拔1000米,11世紀和16世紀兩次遭到嚴重破壞,但大教堂和高架引水渠等建筑與設施保存完好。1525年,塞哥維亞城的猶太人居住地區開始興建大教堂。大教堂縱深105米,長50米。主廊中央高33米,鐘樓高88米,中央祭壇的屏風上有身穿銀衣的圣母像。這是在西班牙建造的最后一座哥特式大教堂。高架引水渠建于公元2世紀,是塞哥維亞最古老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筑。引水渠全部用花崗巖石塊砌成,沒有使用泥漿。它有128個雙層拱洞,全長813米,最高處約30米。
阿維拉位于馬德里以西約90千米處。阿維拉建于1091年,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一座要塞城堡式城市。城墻全部由花崗巖構筑,寬約3米,平均高12米,全長約2500米,有88座堡塔和9座城門。為加強城東部的防守,還建造了大教堂。因為城區面積有限,著名的修道院和教堂都建在城墻以外。東部的大教堂,建于12世紀初,與城墻緊緊相連。大教堂內部的環廊經過巧妙處理,確保9個小禮拜室之間有充分的間隔。祭壇中央是主教的墓。
耶斯科略修道院位于馬德里西北50千米處。這座修道院是一座修道院與皇宮合一的建筑,始建于1563年。坐落在山坡上,呈長方形,東西長207米,南北寬162米,四角各有一座高55米的方形尖頂角樓,塔尖各頂著一個直徑1.4米的金屬圓球。高99米的尖頂塔樓,是修道院內最高的建筑。修道院有300個房間、16個中庭、15道回廊,回廊總長達16千米。修道院的主要建筑有王宮、教堂、貴族學校、神學院、圖書館和醫院等,還有歷代國王的陵墓。修道院內的圖書館是當時歐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之一,館內收藏了大量珍貴的羊皮紙手抄本。
穆德哈爾式建筑位于西班牙的特魯埃爾。穆德哈爾藝術是西班牙在12世紀形成的一種建筑藝術。這種藝術將西方的傳統和基督教風格與東方的伊斯蘭風格有機地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樣式。12~16世紀,特魯埃爾產生了大量的穆德哈爾式藝術精品。其中特魯埃爾大教堂建于13世紀,有穆德哈爾式最古老的塔樓。大教堂的彩繪鑲嵌式天頂,體現了穆德哈爾式藝術中的伊斯蘭風格。建于14世紀的圣馬丁教堂的塔樓,是穆德哈爾式最美的塔樓。
薩拉曼卡古城已有2000年歷史,城市中心的馬約爾廣場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廣場之一,也是歐洲最漂亮的廣場之一。廣場建于1729~1755年,呈不規則四邊形。廣場四周最初只有北側建有一座帶計時鐘的三層市政廳,后來貴族、富商爭相在廣場周圍蓋樓建房,使廣場大放光彩。樓房一層的拱廊互相連接,拱門上有西班牙歷代國王和歷史名人的石雕頭像。古城的舊大教堂建于12世紀,形狀像城堡。新大教堂緊鄰舊大教堂,建于1513年,是西班牙最后一批哥特式建筑之一。1218年,以“美德、學問、藝術之母”為宗旨創立的薩拉曼卡大學,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學。
波布萊修道院位于西班牙的塔拉戈納。波布萊修道院是獻給圣母瑪利亞的,同時還是君主的住宅。修道院有三層圍墻,最外邊的圍墻長2000米。第一道圍墻和第二道圍墻之間是農田和農民的住處。第二道圍墻有金色的門扉,將修道院的附屬設施圍在墻內,與農田分開。最里面的圍墻周長608米,是教堂和君主的住宅,也是修道院的核心。修道院有一個大庭院,中央建有噴水池,回廊是羅馬式立柱和哥特式拱頂的組合。庭院的南側是教堂,教堂附設王室墓地。庭院北側是當時的醫院。
圣瑪利亞修道院位于西班牙卡塞雷斯省的瓜達盧佩。圣瑪利亞修道院始建于1340年,歷經4個世紀才最后完工。這期間種種流行的建筑風格和裝飾藝術,都被建筑師運用到修道院的建設中。修道院在美麗的山巒環抱之中,建有堅固的防御設施,中央部分聳立著哥特式的大教堂。修道院內的穆德哈爾式回廊建于1389~1405年。中庭的一座小教堂,是西班牙文藝復興式建筑的代表。教堂內1638~1639年繪制的油畫是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