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回家找一些書本,我就試著去翻倉庫,順便想的是做一個倉庫中所有物品的歸檔,然后很意外的發現了這一個相機,還有一些配件,包括充電器,底座,存儲卡等等。
它是我第一次使用的數碼相機,也就是啟蒙老師這樣的角色。
2005年上市的一款索尼品牌的照相機,總像素525萬,采用1/2.4英寸Super HAD CCD,510萬有效像素,最大可拍攝2592×1944分辨率的照片。DSC-T7采用3倍光學變焦卡爾.蔡司鏡頭;相當于35mm相機38-114mm
——百度百科
實際上,大概三四年前還有使用它,那會就遇到了電池失效的問題。后面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把電池電芯拆了,然后外接電源,簡陋但是有效的假電池。
這一款相機很早就用上了InfoLITHIUM智慧電池,這是索尼的專利電池
特點就是和相機有數據交換,能預估剩余使用時間,而且這個時間還挺準,大概只有10%的誤差。這在沒有精準庫侖計的早些時候還是一項很特別的技術的。
雖然說是2005年上市不過因為國內的市場反應通常都會稍微慢一拍,所以到了2006年家里才買到“最新產品”
那時候用的是短記憶棒,價格實在是太強了,一根256MB的記憶棒要299元。(除了256MB黑色的那根,其他都是我后面買的)
雖然技術發展迅猛,但是如今的相機,似乎沒有一臺做的更薄了,DSC-T7的機身厚度僅僅11mm,電源鍵被安排在機身的側面。
左上角是功能的切換,有回放,拍攝,錄像,這三個檔位。
自帶有一個喇叭,按鈕提供操作刪除,預覽等常見的功能
想一下,這個或許也是我最早接觸的蔡司認證||合作產品,不過我不太清楚這里的“Vario-Tessar”是不是Tessar
因為索尼的專利技術,所以,原裝電池365元一個,不講價那種,但可以開發票。這個電池我現在也依然能從某平臺買到全新的,售價35元包郵。
索尼的這一臺相機是從右側插入電池,現在幾乎所有的相機都是從下方插入
開機要自己設置時間,這是一個有點頭疼的事情,不過那會的所有機型似乎都需要這樣做。包括SCE的PlayStationPortable。設置好時間后就可以直接的使用了
和我手頭最小的微單,索尼A6300比較一下,T7的輕薄一下體現出來了,可能單手操作兩臺都行。
那會的人機界面,比如說屏幕肯定無法和如今的相比較,這種偏色,可視角度低下的TFT液晶屏,僅僅能瀏覽一下照片,但是還好,這臺相機的操作延遲是很低的。
屏幕的尺寸其實和現在的微單沒有很大差別,大概這是一個黃金尺寸,再大家不方便了
要使用好這樣一臺相機很簡單,拿在手中,滑動,這樣就可以打開鏡頭蓋并且開機了。
要說顏色風格,我覺得不好評斷,更多時候應該只能說這是一臺還能拍照的相機。雖然我看很多人會把失真的傳感器稱為膠片味等等,但這臺的話,我覺得適合大紅大紫那些內容。
照片我進行了一些裁剪調整,然后顏色好像基本沒有做大的調節,當然這個樣張也是我個人審美的產物,看看,了解一下也就好了。
如果不放大看看,這么一臺許久前的相機依然有著還算可以的效果。
因為是有光學變焦的鏡頭,所以可以拍月亮,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款似乎還有防抖。
雖然是卡片機但還好有一些參數可以調整,比如對比度和ISO。這使得這一臺相機雖然是簡單的卡片機但依然有一些可操作性。
再加一些光,一些染色,我試著拍了一些手邊的東西,比如上了兔籠的A7R3,比如之前評測過的百元示波器,20mmF2.8等等
讓我感覺很驚人的一點是它在給光充足的情況下,居然有還不錯的銳度,并且沒有很重的涂抹感。萬用表的顆粒質感被保留,并且能從圖片上辨識。
這一臺相機的附件我覺得是比較豐富的,也得益于索尼當年強大的工業設計能力。
因為相機不夠厚實所以不能立起來,也不能使用標準的1/4母口連接三腳架,所以索尼配了一個底座給用戶,并且底座是30度傾斜的。
又因為太薄了,所以不能連接當年DC和DV都有的視頻輸出線,所以索尼整了一個轉接器
插在電池旁邊就可以連接AV線,USB線和外置電源。
又因為待機太短了,所以不能夠長時間的錄視頻,所以索尼就提供了與DV類似的電源接頭和適配器。
只要簡單連接,就可以讓相機在即使沒有安裝電池的情況下無限續航,同時也不會有過熱的問題。
索尼就是這樣挺有趣的研發出一些實用的配件,來彌補不足,雖然那會可能沒有很明顯的模塊化的概念。
買T7會贈送一個長棒適配器,它是用來把短棒轉接到DV上面的,因為DV機會使用這一種規格的記憶棒。當然一些附加產品,比如說數字錄像機,PSX等,同樣也是兼容長棒。
這一臺機器帶給我的是啟蒙,同時也是激發興趣的過程。在那時候開啟了后面熱愛攝影的路途。
時隔許久,索尼現在出的相機,依然還在使用DSC這個系列,比如DSC-RX100M7,DSC-HX400等等,當然我使用的微單是隸屬于ILCE系列了。
一路下來,我雖然換了許多許多的機器,但是最早的這一款T7,卻是一成未變。